.
.
网站首页
产品中心
软件产品
APP应用开发
定制开发
服务支持
信息咨询服务
云服务
移动应用服务
软件与基础架构服务
信息舆情服务
数据治理服务
智慧教育
智慧校园
智慧研究
智慧课室
家校云沟通
智慧教育资源库
解决方案
教育管理
决策支持
财务管理
案例展示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公司介绍
组织架构
新闻中心
招聘中心
荣誉证书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公司介绍
组织架构
新闻中心
招聘中心
荣誉证书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系列评论之二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强力支撑
* 来源 :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 作者 : 胡虎 * 发表时间 : 2014-04-11 * 浏览 : 2100
日前,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 有的高度。站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和中国现代化进入中后期的时点上,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准确把握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承担起支撑信息化、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责任,对于信息通信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是追赶
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
“现代化”是一个有时代性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在上世纪40~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即工业 化,并进入了“第二次现代化”阶段,即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早在1964年,我国就提出了建设“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之旅。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已接近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与1960年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相当。然而,按照第二次现代化的标准,中国的 现代化实现程度还很低。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提出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到2050年前后,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专家预计,按当前的现代化发展速度,中国有可能提前十年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其中包含的一些主要现代化指标为: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关键经济指标排名进入世界前40名;在社会现代化方面,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超过八成;在政治现代化方面,建成民主、自由、平等和高效的政治文明,国际竞争力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等等。由于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因此,中国需要寻求现代化的高效路径,大幅度降低现代化的成本和阻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信息化是现代化
最新的时代特征
信息化说到底就是在国家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机器,特别是材料、能源、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的工具系统,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上世纪70年代初,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汀格提出材料、能源、信息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三种基本资源。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各国开始重视信息资源的战略意义。1984年9月,邓小平同志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为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明了方向。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美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世界范围内掀起强劲的信息化浪潮。作为一个历史进程,信息化的兴起,目的是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与速度。由于信息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科技、社会各方面发展之中,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提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信息化”。
进入新世纪,发达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加快。数据表明,虽然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85%的经济效益。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并举和信息化 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重大命题。
最近几年,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创造出崭新的“信息物理空间”,为在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下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对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有力的论断:“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信息化的重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但无不是着眼于对现代化的战略意义来判断的。随着信息化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国家现代化建设进入新 时期,我国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已经到了离开信息化,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就难以为继的重要程度。如果说,20年前,我们对信息化的高度重 视还主要出于领导人高瞻远瞩,更多是为了在历史进程中不掉队,那么,当前,信息化已经是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间竞争的主战场,是一场必须取胜的竞赛,必须放在优先和首要的位置来考虑。
信息化全面支撑现代化建设
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企业、群体,是否掌握信息的主导权,以及掌握信息量的多寡,决定其国力、实力、核心竞争力。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仍在延续第二次现代化进程,其中的一些主流趋势和现象,比如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智能化,社会领域的知识化、网络化、社区化,个人领域的 创新、合作、学习化、个性化,等等,无不高度依赖信息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第二次现代化的关键期。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另一方面,环境、资源的制约越来越大,遭遇现代化“陷阱”。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为中国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四化同步”,勾勒出我国现代化发展新的战略思想与路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五位一体”的协调,新“四化”的同步,都需要信息化更有力的支撑。
“五位一体”离不开信息化全面支撑。今天的经济现代化,高度依赖信息网络化,从网络购物、电子商务到企业信息化、智慧工厂,生产端与消费者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而要打造现代型、服务型政府,必须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并扩大其覆盖范围,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 质量;要优化社会管理,维护安全稳定,更离不开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如果不能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很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尊重奉行的主流。而要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社会保障等均等化,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网络的共享, 离不开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也离不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医疗服务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课题。借助信息化手段,我们应对生态危机的能力不断增强,通过人对环境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更智慧的决策,带动现代绿色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化同步”需要信息化发挥更大作用。专家指出,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是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最基本的支撑,而信息化是唯一没有实体形态的,是一种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是贯穿始终的历史进程。在新“四化”中,信息化的渗透性最强,生命力最旺盛,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 现代化有极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信息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信息网络是国家的战略基础设施。信息通信业应站在国家现代化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自身作用、价值、意 义的认识,不断加快自身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建设网络强国,培养更加具有信息社会意识、技能、素养的现代公民,以信息化全面支撑“五位 一体”发展大局。
上一条:
心脏出血”48小时 OpenSSL漏洞威胁仍在发酵
下一条:
4G时代的媒体机遇与发展策略选择
关闭返回